一、审计目标
审核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检查项目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结余情况,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
二、审计范围
涵盖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财务收支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的建安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
三、审计依据
《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概预算批复等。
项目的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工程结算资料等。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四、审计重点内容
(一)项目资金来源
审查各项资金的到位情况,包括财政拨款、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
核实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项目资金使用
审核建安工程投资,包括工程量计算、工程单价套用、费用计取等是否准确。
检查设备采购的价格合理性、质量验收情况。
审查待摊投资的列支范围和分摊方法是否正确。
核实其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项目建设成本
清查各项费用的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虚列成本的情况。
审查往来款项的真实性和清理情况。
(四)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审查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核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项目结余资金
核实结余资金的数量和构成。
检查结余资金的分配和处理是否合规。
(六)项目投资效益
对比项目的预期效益和实际效益,分析差异原因。
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五、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阶段
组建审计团队,明确成员职责。
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前期文件、财务资料、工程资料等。
制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和方法。
(二)审计实施阶段
对项目财务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审查凭证、账簿、报表等。
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核对工程实物与财务记录的一致性。
与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沟通,获取相关信息。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三)审计报告阶段
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发现的问题。
撰写审计报告初稿,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审计报告。
出具正式审计报告,报送相关部门。
六、审计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七、审计人员安排
审计组长:负责审计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协调。
主审: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审计方案的制定和审计报告的撰写。
审计员:负责具体的审计事项和工作底稿的编制。
八、审计质量控制
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报告的撰写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建立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进行多级复核。
定期开展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九、沟通协调
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与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取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十、后续审计
跟踪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