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清产核资审计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查和核实,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方案旨在为清产核资审计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二、审计目的
核实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清查企业资产的存在性、所有权归属以及计价的合理性。
揭示企业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三、审计范围
涵盖企业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应收款项,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无形资产。
投资。
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
四、审计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
清产核资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五、审计重点
资产清查
货币资金的盘点和核对,审查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应收款项的账龄分析和可收回性评估。
存货的盘点和计价方法的合理性。
固定资产的清查,包括资产的存在性、使用状况和折旧计提的准确性。
无形资产的核实和评估。
投资的清查,确认投资的真实性和收益情况。
负债核实
负债的完整性审查,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
应付款项的账龄分析和支付风险评估。
所有者权益审查
实收资本的到位情况和合法性。
留存收益的计算准确性。
六、审计程序
审计准备阶段
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架构、业务范围、财务状况等。
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如财务报表、会计账簿、合同协议等。
组建审计团队,明确成员分工和职责。
下达审计通知书,告知企业审计的目的、范围和要求。
审计实施阶段
进行资产清查,实地盘点资产,核实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价值。
审查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核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往来款项进行函证和核实。
分析财务指标,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核实问题。
审计报告阶段
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发现的问题。
撰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概况、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建议。
征求企业意见,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
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汇报审计结果。
七、审计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八、审计人员分工
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质量控制。
资产审计小组:
货币资金审计员、存货审计员、固定资产审计员、无形资产审计员、投资审计员、负债审计小组、短期负债审计员、长期负债审计员、所有者权益审计小组。
九、审计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1.审计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如资产高估、负债低估、财务舞弊等。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应对措施
加强内部控制测试,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增加审计程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